广东省深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12140字。
广东省深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A、棉种植的扩展
B、棉布的普及
C、棉纺业成为新兴部门
D、棉纺技术的提高
3、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
A、北宋造纸业发达
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
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
5、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现象( )
A、闭关锁国
B、小农经济
C、重农抑商
D、朝贡贸易
6、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8、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89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