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题促讲ppt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7张,教案约2820字。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①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
②掌握一些历史解答题的基本方法;
③通过知识点的升华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点的横向联系
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的学生总体上有较大的潜力,但对历史学科畏难情绪较严重,学科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挖掘。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两个探究。探究1考查学生对同一时期中外历史的比较,得高分需要有缜密的历史思维方式,这个在“学法总结”部分直接交给学生,本题的设计意图除了对答题能力的培养还进一步挖掘知识点——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影响下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横向联系同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第二个题在设计上模仿高考历史第41题题型,考查学生评述历史事件,估计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通过典型学生的答题思维的呈现、和对高考41题题型答题思路的回顾,引导学生明白“评述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由复习引入
提问:从现代史观来看中国现代史,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
学生:现代化的启动(1949—1956)现代化的曲折发展(1956—1978)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
老师:在经济体制方面,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接下来的两个课时里我们将通过讲题的形式巩固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并从中总结典型题目的答题方法
【讲授】探究一 第(1)小问
探究1.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2011年广东)材料一 许多中国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材料二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学生讲自己的思维过程、答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