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道小题,约8580字。
邢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图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
A. 前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 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末期 D.以均田制的发展为基础
2.“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A.城郊草市在此时形成 B.市突破市坊的界限
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3.开皇五年,隋文帝令各州县大索貌阅。“大索”就是清点户口,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普查人口为科举制提供依据 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
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
4.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
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6.明人张英《恒产琐言》中说:“尝见人家子弟,厌田产之生息微而缓,羡贸易之生息速而绕,至鬻产以从事,断未有不全年尽没者。余身试如此,见人家如此,千百不爽一。”这段话
A.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B.表明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
C.体现了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D.说明小农经济逐步的瓦解
7.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推断这里的某时期某地可能是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有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9.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对该建议认识正确的是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促成了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符合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目的
10.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作者的观点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