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2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1道小题,约6800字。
济南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2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 40 题,第Ⅱ卷,共 1 题。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
1.下面是《大公报》的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礼仪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后期
2.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 ( )
A.完全西化 B.中西合璧 C.固守传统 D.女扮男装
3.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税收结构变化比较大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4.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5.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6.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
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7.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8.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9.“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毛 C.棉 D.麻
10.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