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6900字。
高一期中检测历史试题2012.11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45分,第Ⅱ卷55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王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权
C.周王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和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隋唐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由此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D.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6.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7.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8.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9.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1860 B.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D.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