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向何处去》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10230字。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等基本的历史史实;引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前后的社会背景,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简述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概况,让学生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认识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讲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过程,列举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历史史实,使学生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情况;讲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对俄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正确领导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体会到党的路线政策的正确性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影响;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十月革命的伟大力量,改变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开辟了俄国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通过对新经济政策过程必然性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是苏俄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促使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符合苏俄的具体国情,从而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材料分析】材料一、二:说明一战中俄国面临什么问题?
强调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导入】一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俄国人民处境堪忧,俄国的未来何去何从?
材料一:俄国在帝国主义争霸战中失利,导致了国内的经济危机,人民贫困潦倒。
材料二: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
[课文探究]
一、 一战中的俄国
1、 形势:内忧外患
2、出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进行民主革命(二月革命)
人民群众将矛头直指腐朽的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3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通过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300多年的统治。
【提问】“二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形势如何?
【提问】掌握实权的是哪个政权?
答: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提问】两个政权会长期并存吗?
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外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公开镇压革命群,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所以: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
在这种情况下,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布尔什维克党的伟大领袖列宁归来,继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展示《列宁到彼得格勒》的幻灯片,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关键时刻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面临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结合图示:能回答出人民迫切要求革命的愿望。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