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命题人:董志华 校对人:赵国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 70分)
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
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
2.下列文献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3.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4.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 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白银资源丰富 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 D.战乱后经济萧条
5.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6.《新唐书》记载:“唐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命题人:张晓丹 校对人:潘冬梅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
A.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
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
点是
A.南稻北粟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3.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B.土地兼并的盛行
C.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4.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
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