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检测试题(4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 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7 第1课.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7 第2课.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7 第3课.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7 综合测试题 20160516.doc
专题七 第1课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沭阳银河调研)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俄国到1920年时”可知是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1918~1920当时取消了商品买卖,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A、B、D错误。
2.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
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答案】 D
【解析】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和沙皇复辟势力的武装叛乱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符合题意和史实。
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强调的条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家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时实行的政策,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
……
专题七 第3课
一、选择题
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A项是列宁执政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当政时期的口号;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的主张;C项充分反映了赫鲁晓夫想积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2.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C.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D.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
【答案】 C
【解析】 “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等信息,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急躁冒进、脱离实际,是缺乏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体现,但不能体现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3.(2015•湖南浏阳一中调研)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河,我国可以从中获得的借鉴是( )
A.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B.苏共二十大的政治批判勇气
C.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
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赫鲁晓夫改革中,A、B项具有明显的消极性,不是今天借鉴的东西;D项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选C。
4.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
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
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 D.被迫转向政治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