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880字。
第I 卷 (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卷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3.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
4.各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叫“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
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
5.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6.《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7.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8.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 ③男耕女织 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这一局面是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