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省实验中学、大连二十高(新疆部)三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5620字,部分答案扫描。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省实验中学、大连二十高(新疆部)三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卷Ⅰ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器牛耕
3.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C.统治者“不抑兼并”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4.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5.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柔软结实,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B.棉布适用范围广
C.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6.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席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生活习俗改变
7.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8. 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