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33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970字。
包头33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董翠红 审题:教科室 2012.7.13
要求:试题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场所。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易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和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3.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企业主,许多买办商人被招聘去当管办企业的经理。到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调整 B.民族危机
C.西方科技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4.1947年上海五家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行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资本 B.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力
C.遭到致命打击 D.有利于对外出口
5.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6.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B.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D.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8.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9.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是
①旗袍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四合院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