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三调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小题,约10470字。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三调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1—50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某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占总人口比例)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2. 明后期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后期商业的繁荣 B.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较快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D.反映了南北方之间交通的发达
3. 清朝魏源关于节俭与奢侈问题有下面的论述:“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然可以励上,不可以建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周礼》保富,保之使任恤其乡,非保之使吝啬于一已也。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如上并禁之,则富者益富,贫者益贫。” 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认为帝王与贫民应崇俭,而富民则应崇奢 ②从均衡社会财富的角度来看作者反对禁奢 ③作者认为适度的奢侈可以刺激生产与服务行业 ④作者认为富民有周恤其同乡的贫苦民众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汉代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5. 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出现灌钢法,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于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6.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7.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制造业发达 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畜牧业发达 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8.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