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题,约6130字。
吉林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1.5分,共60分)
1.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2.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 铁器的使用 B. 社会人口的增加
C. 国家分裂的影响 D. 统治阶级的提倡
3. 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上述材料不能直接说明( )
A.甲骨文是研究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B.《诗经》中有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4.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5.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成就的是
A B C D
6. 明朝中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上是因为(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7.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8.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9. 2007年,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