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60字。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面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初三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但是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置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借助思维导图理解本文“三叠”式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单元目标要求和课文特点,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文化自信:能够在学习中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语言运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邹忌和齐王两个人物的形象,体会本文辩丽横肆,气势纵横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学习邹忌为了国家利益而勇于讽谏的品质和齐王广开言路、勇于改变的大度胸怀。
重难点:理清文章逻辑脉络,理解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说艺术。
四、说教法学法
1、讨论法:从不同角度设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2、点拨法:针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点拨教学,使学生能够扩展思路,完成问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计意图:以中国古代直言进谏的代表魏征和唐太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