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级历史段考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道小题,约7480字。
佛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级历史段考试题
命题人:周建刚 审题人:张颖芳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
2.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3.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4.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5.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6.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到“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该材料体现了
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
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
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
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
7.下图描绘的是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反映出当时
A.尚未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开始推广牛耕 D.商品经济发展
8.《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9.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
A.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 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
C.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
10.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11.下图是元朝的运河和海运图,元世祖时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同,开辟了从长江口的刘家港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的海运航线。元世祖重视运河和海运建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