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49张,教学设计约3170字。
《冷战后的世界与中国》(1991—2015)
一、教学设计思路
依托教材必修1之24课新时期中国外交,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结合近几年时事,通过对美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以及历史人物基辛格论著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所思所想,体会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涵,从国内外和政经、历史地缘等多视角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在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是认识和理解强权政治的影响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政治力量多极化有利于战后和平和发展,要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这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国的崛起需要和平的环境,但和平不是靠退缩维持的,必须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坚定和主动走出去!
二、教学重点:了解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中国冷战后外交政策变化以及最重要的中美关系演变过程体现的美国外交政策变化和原因。
教学难点:美国单极世界的大国强权思想对自身和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三、能力训练:阅读中美关系大事记,将其进行分段,说明理由;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时序和史料,归纳概括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观点的能力。通过师生阅读和整合基辛格的事迹片段,提高史料研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告别“雅尔塔”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 中国的应对及思考
四、作业和要求(略)
资料附录:
材料一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于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在对方首都建立大使馆。
1989年2月25日~26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了布什总统,李鹏总理与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和国际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制裁。银河号被扣留长达三周之久,9月4日,"银河号"货轮上最后一个货箱被检查完毕,没有发现任何化学武器。
1993年1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在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晤。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自1989年2月以来首次举行正式会晤。克林顿承诺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的各项原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