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ppt(含最新五年高考真题三年模拟一年创新)
- 资源简介: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一部分 专题二.ppt
三年模拟 专题二.doc
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二.doc
一年创新导向 专题二.doc
A组 专项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
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 )
A.“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解析 选项A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农业生产的情况,故错误;选项B反映的是北宋商业发展的情况,故B项正确;C、D项反映的明朝历史状况。
答案 B
2.(2015•辽宁锦州期末)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
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解析 由材料的关键信息“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判断,该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
答案 D
3.(2015•河南开封二模)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
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是“夕贸市廛”,“上米贸银”,说的是佃农将收获的粮食卖到市场,说明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与市场的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4•山东青岛模拟)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
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解析 根据题干可归纳出北宋制墨业大都为民营,且系世传家业;而舒公窑制瓷仅父女相传,其陶工也保守技术秘密。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4•湖北三校联考)“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
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
……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错误;农业的收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种粒”“下通足窍”“且行且摇”,由此判断是播种工具——耧车,故选B。A、D两项是耕作工具,排除;C项是灌溉工具,排除。
答案 B
3.(2015•课标全国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
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 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是随着北方战乱较多,大批人口南迁,带去了众多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而形成的,故C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海外贸易拓展影响商业的发展,A、D两项错误;土地集中加剧不仅是在南方地区,且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B项错误。
答案 C
4.(2015•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
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
……
考向一 老话题新角度——农耕经济与土地制度
演练1 (寻找现实中农耕文明的印记)2014、2015年分别是马年、羊年,传统历
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 )
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
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发展
C.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的繁荣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解析 易错选C项,应联想到十二生肖多以常见的动物、家畜为原型,是农耕文明在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反映,同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从内涵上也从属于农耕文明,故选B。
答案 B
演练2 (历史思维看现实——关注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
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解析 无论是私人之间的文契还是国家的产权证明文件,都体现了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选B。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相当频繁”,C项错在“耕者有其田”,D项错在“完全”,当时还存在自耕农经济。
答案 B
考向二 从通史视角观察宋元经济发展
演练3 (文史相通——文学中的历史)古典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
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数十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北宋城市中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解析 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错误,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