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ppt
- 资源简介:
共39张,含有文字资料。
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国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A.课前系统部分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范例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意图围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近现代中国的铁路发展变迁为切入点,呈现相关的代表性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仅仅是让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希望能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其逐渐具备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一) 对高考说明相关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课程在考试说明中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这一子目:下辖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知识点。
我对这一单元教学的定位:
第一,这一单元的史实存在着内容多且彼此联系紧密的特点。深挖之后,发现其属于中国的经济近代化甚至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这一重要知识线索的最末端,与高考知识结构中的专题横线——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时序纵线——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一系列相关内容都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二,北京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不回避难点、热点”。而这节课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与各种热点紧密连接,尤其是还可以与地理和政治知识形成文综的综合。在历年的高考中不仅仅属于高频的考察对象,更是经常性的出综合性大题。
第三,由于经济史教学的特征,本单元知识在高考中的考察的具体方式,很大概率是依托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通过一段全新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史料,营造一个全新的历史情境,考察学生们的课本知识解构,并与材料情境重组的能力。
(二)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由于上述的对本单元知识的定位,因此我将这一课定性为在知识传授结束后的最后的深化点睛式课程。意图列出一些经济现象或特点进行范例教学,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们打破“政治经济文化”、“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的条条框框,最终实现知识升华,从更高的视野理解改革开放背后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并最终能对“中国的近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有一定程度的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对高三同学来说,本课表面的知识性内容没有什么难点,都是三年以来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就是他们亲历过的中国当代经济和社会变迁,理解也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主要的问题在于同学们普遍认知深度不足,存在着一个改革开放“只是中国现代史、只是经济史”的狭隘概念,亟需突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