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习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31 19:33: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20字。

  专题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1课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郑大华认为:《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环志略》以精取胜。《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之长在主张“师夷长技”,亦即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成书于清朝(  )
  A.康乾时期B.道咸时期
  C.同光时期D.宣统时期
  解析《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撰写的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一时期处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B
  2.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  )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依据材料所说士大夫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的具体史实分析,他们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谋求抵御外侮;但这种做法还未上升到“运用西学以救中国”的高度。
  答案B
  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答案A
  4.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解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兴起,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故选C项。A项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B项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D项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于鸦片战争后,皆排除。
  答案C
  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人的选择都是围绕救亡图存提出的,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A、B项表述不全面;C项错误,康有为当时对清政府还抱有希望。故选D项。
  答案D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