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6590字。
温州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
2、本试卷全部答案需答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在每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2.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注: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3.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下列历史事件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南京条约》
C.温州被设为通商口岸——《烟台条约》 D.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
5.居住在雅典的移民有可能拥有某种特权,但是要想拥有公民权通常很难;而罗马帝国的皇帝卡拉卡拉于212年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 B.古代罗马比古代雅典更民主
C.罗马帝国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力 D.雅典公民的政治素质会更高
6.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以上材料信息中,可知该法( )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 B.维护贵族的特权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调解贸易的纠纷
7.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