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4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题,约8010字。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4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命题人:曾清浩 审题人:杨世玉、匡红、郭秀芳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2个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3、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湖广
C.太湖流域取代江浙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D.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4、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5、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农耕与草原文明形成的根源是
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
6、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