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4340字。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
1.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2.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
A.采集生产方式 B.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
C.商品经济 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
4.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5.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种植农业 C.刀耕火种 D.千耦其耘
6.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7.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
B. 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态是货币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