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5110字。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推广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
2. 隋炀帝时许多老百姓为避免被征作民夫,不惜将手足砍断,还说是“福手、福足”。这说明
A.隋朝时百姓经常躲避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B.徭役过于沉重百姓不堪其苦
C.不愿离开亲人不如砍断手足
D.怕离家之后的土地被地主兼并失去生存基础
3.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4.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业产量不高
5.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7.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8.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
9.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