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4580字。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2分/小题,共计6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什么地区形成规模:( )
A、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B、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湘江流域
3.从下列图片可以得出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正确信息是 ( )
①已经使用铁农具②牛耕逐步推广
③农具种类增加④冶铁业发展
A.①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B、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的一种耕作工具
C、使用比较平稳,利于旱田耕种
D、有利于节省劳力和提高耕作速度
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是以家庭为的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芸芸。……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北京地区流行过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8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9.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扭转,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政府的支持B.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
C.农民起义的打击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0、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
Y Y Y Y
X X X X A B C D
11、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哪些特点( )
(1)多样性(2)统一性
(3)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性
(4)经济实力发展趋向平衡
A、(1)(2)B、(2)(3)C、(1)(4)D、(1)(3)
12、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特点,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两区是:( )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江南 ④龙门碣石以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1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B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C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1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第二次高潮是( )
A两晋之际B安史之乱后C两宋之际D 两汉之际
16、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用焦炭冶铁,焦炭的使用曾直接促成欧洲冶铁业的进步。用焦炭冶铁在中国流行开来是在()
A.汉代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末年D.明朝时期
17、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128厘米,总重量仅48克,据此可以判断其主要用料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