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题。约3910字。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英国人 对中国的描述:“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故希望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的抵制而很难达到目的,①②③正确。英国早在发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展开了鸦片贸易,故排除④。
答案:A
2.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 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解析: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洋布来自欧美的大机器生产,产品质优价廉,对土布形成了致命的冲击。
答案:D
3.“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解析:洋布盛行后,农民面对西人市茧改而育蚕,说明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蚕茧的大量出口,满足了西方国家在中国掠夺原料的需求,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故A、B、C都正确。尽管中国出口蚕茧获利,但西方国家将蚕茧加工成布匹后倾销到中国使中国损失更大,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4.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
①李鸿章对晚清的颓败无能为力 ②洋务派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李鸿章认为他所办的洋务只是“虚有其表 ”,他这个“裱糊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①②③都是对这段话的正确解读。故本题选A。
答案:A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轮船招商局和织布局成立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民族经济,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答案:B
6.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清朝政府鼓励开办工厂,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答案:C
7.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
答案:A
8.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出现的原因是( )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