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90字。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包含三目内容:“冷战”的讯号,杜鲁门主义,两极的对峙。其中第一目是“冒”,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主要讲解了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后两目均属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建议教师用1课时讲述本课。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本课。导入本课时,除教学设计中提供的方法外,还可采取如下形式:①引导学生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4月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②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2.关于“冷战”政策。①首先学习美苏对峙的原因,此处可采用讲解法,也可采用设问法(将答案放在小结部分)。②教师讲解“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接着教师可以先提问“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回答是“杜鲁门主义”,再接着学习。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4.学习“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时,要让学生明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