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设计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中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3 15:08: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420字。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史记》中的《屈原列传》,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沅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遭受腐刑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43]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44]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45]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46]  ,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47]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