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20 2: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谈骨气(多媒体教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谈骨气》这篇议论文深刻了解骨气的具体含义,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作论据,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的方法。
3.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以事实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是本课的主要写作要点,也是议论文学习的重点。
(二)、本文引用孟子的话,引用文天祥的诗句及《礼记》中的“嗟来之食”等古诗文,有一定难度。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学生预习内容:
1.题目“谈骨气”与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什么区别?
  分析:题目高度概括,提示了论述范围,挑明论题,隐含着作者的见解。中心论点是题目的扩充,明确提出作者的观点和见解,由此展开论述。文章开篇点题,中心论点鲜明,限定了本文议论“骨气”的范畴,只谈“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我们”二字带有亲切感、民族自豪感。
  2.文中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为什么要选用三个?它们所论述的内涵有什么差别?
  分析:三个事例各自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种可贵的骨气。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为民族利益而死,体现了富贵不能淫;“饿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人格尊严而饿死,体现了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为民主进步而遭暗杀,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它们之间不能互相取代。
(1)、以上所讲的这三个事例有哪些异同之处?
(2)、课文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
(3)、中国有骨气的人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3.骨气是否一成不变?无产阶级应有什么骨气?
  分析:不是一成不变。无产阶级应该具备这样的骨气: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奋勇向前,实现远大壮丽的目标。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本文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为论点,用古今的三个例子作论据充分加以论证,从而激励人们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战胜一时的困难。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文章开门点题,并且用一个独立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接着,作者选取中国历史上的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这三个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官(文天祥)、民(饿者)、士(闻一多)等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出身的人物。这个选择是根据文章开始时,所引孟子的三句话的内容,分别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来。
  (2)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用孟子的话开头,最后仍紧扣孟子的话结尾,中间三个事例紧扣中心论点进行小结。
  (3)文章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准确有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