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多媒介》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7240字。
《善用多媒体》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提高媒介素养,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善用多媒介,提升思维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
难点: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任务一:课前积累区
一、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报刊
通常,报刊语言具有真实准确、简明精练、生动形象的特点。
①真实准确。报刊作为一种最传统的目前仍然颇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介,且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汉语书面载体,所传播的都是社会生活中最新、最有趣、最有价值的信息,读者众多,影响巨大。因此,报刊语言必须保证准确性,这也是新闻真实的一个基本要求;
②简明精练。措辞的简明精练,也是报刊语言的一大特点。新闻要准确、快捷地传递给读者,这就要求语言的表述要干净利落,因为报刊语言不同于文艺创作可以用很多修辞手法去叙述、描写。它要求既要简洁明了,又要尽可能给读者传达更多的信息;
③生动形象。报刊语言在追求准确、简明的表达的同时,还必须写得生动、形象。因为枯燥、单调、乏味的陈述,既不能感染受众,也不会引起受众的共鸣。所以,为了让报道更加生动、鲜活,许多文学写作方法被引入到了写作中,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使语言简明精练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表现力
广播
广播语言具有口语化特征。应尽量减少书面语、冷僻名词的运用,采用简单的句式。播音时,一些口语语气助词,甚至一些口头禅,还要自然地带出来,在说话时要自然地停顿,语气平易,态度平和。
①避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如“期终考试”因与“期中考试”混淆,应读为“期末考试”;
②避免用半文半白的词语:如“将不同的中国结加以组合,间或配以玉石等饰物,便成为富含文化底蕴的工艺品”。“间或配以玉石等饰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中间再搭配上玉石等饰物”,听众在理解上就要容易得多;
③避免用冗长的句子:长句子听众没有耐心听,也不容易理解;短句子听众容易明白;
④把单音节词改成双音节词:双音节词比单音节词广播起来更加上口,听起来更加顺耳。比如自——自从、前——以前、曾——曾经
电视
电视语言至少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画面语言,解说语言,现场语言和字幕语言。
①画面语言,它是用纪实拍摄与画面编辑的手段传递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