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25 19:50: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00字。

  雷雨(节选)
  课题 雷雨(节选)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2.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阅读剧本,了解剧情,理清人物关系,把握矛盾冲突;
  4.反复朗读,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
  5.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教学重点 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戏剧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雷雨》是一出经典戏剧,以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之作,剧中人物关系相当复杂,自《雷雨》诞生起,对其的解读就呈现多样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众口不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在人物的角色转换中,去体会人性的真伪,让学生懂得用哲学思辨思维去分析人物。
  2.教学思路与方法:
  通过一个学期的高中学习,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有了初步的积淀和阅读兴趣。在学生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下,通过课下自读,理清人物关系,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课上展开讨论,互评互判,合作学习。让学生课下编排演出课本剧,在演完之后,再组织个小型辩论,深入探究人物灵魂,切身感受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有魅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之一: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导语设计之二:
  巴金曾经说过,在他的朋友里头,最有才华的两个是沈从文和曹禺。沈从文是小说家,他的《边城》中翠翠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是中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