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8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6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7 20:41: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4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
专题0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专题0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专题05 情境式默写-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05 情境式默写-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专题06 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组-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版)(解析版).docx
专题06 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组-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原卷版).docx
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 简答-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解析版).docx
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 简答-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原卷版).docx
专题08 作文-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解析版).docx
专题08 作文-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新高考卷)(原卷版).docx

  专题01  非连续性文本
  【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
  【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解析】1.
  D.“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优点是……但其弊病是……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只是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并没有说哪一个更有生命力。
  故选D。
  2.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
  ……
  专题02文学类文本
  【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
  【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
  ……
  专题08作文
  【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
  【母题题文】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
  在下围棋的三种术语中,本手虽简单质朴,却是根基;妙手虽出神入化,却是以本手为依托。正所谓,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过硬的本手技能,便只能以俗手入局,落得满盘皆输的结果。其实,人生如棋,世界亦如棋,小小棋局,方正之间的哲学也道出了人世间一个普遍的真理,那就是唯有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胜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