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4660字。
在冲突中思考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自读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一节课读很多书,而是通过自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本剧是莎翁的经典之作,剧情跌宕起伏,在自读中学生对人物命运表示极大的关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检验学生自读的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新课标提到的“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对本剧剧情的掌握情况,恰好可以通过学生课前合作自拍视频介绍、画人物关系图等活动体现出来。对人物形象、内心矛盾冲突的把握,可以通过角色演读、争议辩驳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在自读的过程中,加强阅读的目的性,设置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本剧非正常的叙事顺序中发现戏剧的本质,抓住戏剧的矛盾冲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自读中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同样能激发学生思维,生成新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目标定位)
根据学情、文本、单元目标、新课标,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 理清情节内容。
2. 从戏剧矛盾冲突着手,鉴赏哈姆莱特身上蕴含的人性魅力及艺术价值。
(文本特色解读)
完美生活的倾覆
一个在人文中心威登堡大学读书的年轻王子,也是未来丹麦的国王哈姆莱特,他有着美丽的、贤惠的母亲,乔特鲁德,有被誉为是“人伦的典范,时流的明镜”的父亲,有像霍拉旭那样具有骑士风度的好朋友,还有一个美丽的情人,奥菲丽娅,他愿意将来做一个像他父亲那样伟大高尚的人,成为丹麦的好国王,可就在这时,父亲猝死,不到两个月,母亲与叔叔也就是他父亲的弟弟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就连他昔日的好友也远离甚至背叛了他,瞬间他完美的世界倾覆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剧本并没有从青年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的读书生活写起,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剧第一幕随父王的惨死,母亲的速嫁,王位的丢失,便敞开了哈姆莱特的内心,他很敏感,喜欢从个别推向一般,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改变了,众人皆醉他独醒,哈姆莱特清醒地认识到他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给父亲复仇,而是把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