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高考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5月份)(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31080字。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高考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pín)繁发生,气象部门要把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这根弦绷(bēng)得更紧,发挥部门连动优势,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B.延绵起伏的草坡,绒毡似的铺了一层浅浅的绿,丘陵(1íng)草浪划出舒缓的弧线,把地平线遮去一半,无边的草原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漩涡,绿得令人眩(xuán)晕。
C.按(àn)照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相关部门在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反对唯流量论、杜绝畸(jī)形审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行业风气和行业生态为之一新。
D.鼻塞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鼻黏(niān)膜水肿造成鼻内空气不流通,中医使用按压液门穴(xué)的方法来改变鼻窍拥塞的血液状态,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分析】本题考查识文言文中常用字的字音与字形。结合字的现代规范读音和写法作答。
【解答】A.“连动”的“连”应为“联”。
B.“眩晕”的“眩”应读作“xuàn”。
D.“黏膜”的“黏”应读作“nián”。
故选C。
【点评】字音字形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二、阅读。(5分)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现存典籍中,最早出现“村”字的是《三国志》,“村”与“落”连用,共出现了两次。这两处记载至少说明,在陈寿生活的西晋时期,“村”字开始逐渐被使用,以“村落”命名乡野的民众聚居之所,也在此时肇兴并逐渐盛行。东晋时期,中原出现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乙】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中原汉民居住在野外村落,原因有二:其一是南方本地人多,且多少有排外的情绪,其二是南迁的北人也不愿意直接被当地政府管辖。南北朝时期,城邑、村落、村邑并称的现象出现。与之相应的,就是逐步出现了确切的以“村”命名的村落。《水经注》载有19处。【丙】这些村落分布于全国各地——山东的薛村,河北的北城村,陕西的长柳村,湖北的射堂村、平乐村、东亭村等等。正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村”的使用,其在地域范围中不断出现,并不断扩散、扩大,以至“村”后来成了跨越时空约定俗成的名称,最终成为被历朝历代普遍认同的通识称谓。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肇兴
B.逐步
C.以至
D.约定俗成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B
A.甲
B.乙
C.丙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解答这题,要反复读,分清句子内部的各种关系,判断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使用是否正确,认真揣摩语句所传达的感情,根据语气确定句末点号是否正确,仔细辨析,注意前后关照。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于3月正式启动,平台一期包括国家中小学、国家职业教育等4个智慧教育子平台,可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B.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公安部不断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切实落实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努力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C.我国加快了医疗改革步伐,通过国家集采、医保报销等方式,有效降低众多患者沉重的医疗负担,尽力帮助患者走出有药买不起、有病治不起的困境。
D.展望未来,作为科学前哨的太空探险,航天科技的创新突破扩大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各类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将继续指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4.(3分)台风是大自然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云层对日光的反射,那么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这一做法将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从而避免更大程度的破坏。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一项作为前提( )
A.喷洒到空中的水滴能够在云层之上重新聚集
B.人工制造的云层将会对邻近区域的降雨产生影响
C.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D.台风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海水表面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