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教案1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2/20 15:07: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80字。

  《哈姆莱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2.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
  3.分析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4.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教学难点: 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就从这一句英语开始说起。谁能把它翻译一下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他就是莎士比亚着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一段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不仅是忧郁王子哈姆莱特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作家莎士比亚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呢
  我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了解到要读懂一首诗,就要了解它的作者。这叫知人论世。现在,对于外国文学作品,这条经验也一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先来了解莎士比亚。
  二、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欧洲的封建社会正往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值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社会过渡时期的问题十分突出。《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