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2410字。
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山深处只有一条逼仄的山间小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不便,但却层峦叠嶂(zhàng),山清水秀。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呼吸到清沁肺腑的空气,甚至可以一吐(tǔ)胸中块磊。
B.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遑(huáng)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剑拔弩(nú)张的。
C.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zhù)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稗睨的表情、跌宕(tuò)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D.《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yǐn)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hóng),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乙】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丙】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失,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依不舍的归属感。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渗透 B.载体 C.消失 D.依依不舍
3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个性化定制”旅行方案的出行方式日趋受到欢迎,尤其这种能够“玩出创意”“玩出个性”的方式,对于年轻消费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B.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农村有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老百姓看病难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根治药价虚高这一首要顽疾外,还需要加大全方位监管力度。
C.菲律宾发生地震后,中国国家旅游局表示,出于中国游客人身安全的考虑,建议民众近期避免前往菲律宾受灾地区旅游。
D.俄罗斯小分队的4名大学生则向大家播放了他们走进当地孔子学院,通过展览、表演等形式向俄罗斯的大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活动视频。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每处不超过25个字。(3分)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字面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