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9300字。
2018年浙江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抢跑式”校外培训班喧宾夺主,主要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héng),这种不均衡导致一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互相钩连,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
B. 教育事业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团队协作、分工明确、高效执行、目标一致是做成任何事业的必备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在于浑沌处亮一盏明灯,做教育行业中“口碑(bēi)票房”双丰收的《红海行动》。
C. 水受重力驱动,总要往低处流,且荡平阻挡、充盈凹陷,秉(bǐng)持温良向善;沙则借风力助推,偏爱往高处攀,且积沙成峰、摧枯拉朽(xiǔ),始终前赴后继。
D. 中国在外交斡(wò)旋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案,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qì)与共的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字形和字音。考生需要借助语境、词义来辨析正误。A项,“钩连”应为“勾连”。“勾连”,勾结,串通一气,涉及,牵连。从语境来看,“这种不均衡导致一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互相……”,句中应使用“牵连,涉及”之意,故应使用“勾连”。B项,“浑沌”应为“混沌”,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糊涂(常用来骂人)。D项,“休戚与共”的“戚”应读qī,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还是 B. 逼仄 C. 打点 D. 潇潇洒洒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C
【解析】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A项,“还是”,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文中说“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仗剑浩歌‘行路难’”,“将进酒”和“行路难”表现出的都是“狂放”,“还是”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就是”。B项,“逼仄”,地方狭窄,句中是说书斋的狭窄,使用正确。C项,“打点”,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句中用“收拾”意。D项,“潇潇洒洒”,人的举止自然大方。句中形容中国文人出游的状态,使用正确。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考生应结合句间的关系辨析符号运用的正误。C项,“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访友”和“拜客”之间不能使用顿号,“访友”和“拜客”是并列的谓语,之间应该使用逗号。顿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只限于用在句中并列成分之间,顿号相当于连词“和”,即用顿号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和”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PM2.5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各城市和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
B. 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