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高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4000字。
杭高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草在西湖里一年年开花、结(jiē)籽,籽随水走,慢慢在西湖各处落了脚,在酝酿了一个冬天后,又开始“疯长”,蹿(cuān)得高的都冒出了水面。
B.对于充斥我们生活的大量资讯,若只是浮光略影似地略读,未经充分辨别与吸收, 毋(wú)庸置疑,容易使我们陷入“名词朗(lǎng)朗上口,光说不会做”,或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尴尬局面。
C.突如奇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儿似乎顷(qǐ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树叶,在泥土上铺上了它们黄澄(dēng)澄的斗篷。
D.浙江电信国内首开5G全景直播,体验者表示,无人机与5G结合产生卓(zhuō)越的空中俯瞰效果,使得沉浸式观看体验更加震撼,毫无眩晕(yùn)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200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了一款“朕知道了!”胶带作为纪念品销售。[甲]当电视剧《甄嬛传》如火如荼地播出时,这款胶带竟也迅速火遍网络。事实上,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为如何吸引人们而烦恼。要消化几百年以致上千年历史的文物文化,没有一点底蕴是难以实现的;而文创产品营造的“萌文化”是其最好的诠释和延伸。[乙]当正襟危坐的皇帝皇后开始“萌萌哒”动起来,古董和文物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
让文物“述说”文化记忆,也是博物馆连接大众的一种“新的打开方式”。苏州博物馆有一棵紫藤树,是四百多年前文徵明亲手种植的(明代著名画家)。[丙]苏博工作人员亲手采集、晾晒、筛选、试种,选出合适的种子包装成文创产品,仿佛使产品穿越500年的历史沧桑,“述说”着古人的风雅与志趣。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火如荼 B.以致 C.正襟危坐 D.风雅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有专家认为鸡蛋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因为鸡蛋中的多种营养素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
B. 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简单地从数据看,我国恩格尔系数确实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 “刷脸”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考勤方式,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把个人信息采集输入设备后,你只要每次上班刷一刷脸,考勤机就会快速地记录考勤状况并保存记录。
D. 对国民性改造的热望和对社会痛苦的关注,始终都是孔子言论的灵魂和孔子精神的底色,只有孔子这样的圣人才是值得我们崇拜的对象,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信仰。
5.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文字,并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3分)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特别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 西方戏剧中舞台时间的结构偏重于结构上的逻辑性。它尽量使情节集中,空间的选择与转换也是以人物关系的聚合为主要目的。
①中西语言所表现出的在时空观上的差异,在中西艺术中也有同样表现。
②即使是空间,也常表现为流动空间,因而在造句上采用句读按逻辑事理铺排的方法,这正是一种时间性的构造。
③英语的句子以定式动词为核心,运用各种关系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前呼后拥,递相叠加,这正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
④如果说西方语言的句子是一种物理空间体,那么汉语句子则是一种心理时间流。
⑤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偏重于时间。
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要求:反驳要一破一立,兼顾双方;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还须用两种修辞;不超过80字。)(6分)
白云掠过山尖,山对白云说:“你这样萍踪絮影,长年漂泊,居无定所,不显得累吗?”
白云说:“ 。所以我不羡慕你。”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文学批评”通常与当代文学联系在一起;相对地说,“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经典,例如唐诗、宋词或者明清小说。两个术语的微妙差异显明,文学批评更多地表现为坐标模糊的理论探险。当代文学尚未进入稳定状态,众多文学作品的探索和开拓尚未纳入文学史谱系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