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6年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6道小题,约9990字。
2016年5月杭州高级中学高考模拟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书札(zhá) 节骨眼(jié) 噤若寒蝉(jìn)
B.口角(jué) 洞穴(xué) 夫妇俩(liǎ) 半身不遂(suí)
C.勾当(gòu) 翘楚(qiáo) 芝麻糊(hù) 混为一谈(hǔn)
D.倔强(jué) 奔命(bèn) 鄱阳湖(bó) 横征暴敛(hé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青春诗会”那阵子,我们几个女室友各行其事,小妮的影子自然总是被徐敬亚放风筝似的挂在臂弯。
B.两年前,南方周末已经注意到莆田系癌症疗法的乱像,推出了《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业务疯狂》深度报道。
C.1927年5月,年仅25岁的林德伯格孤身连续飞行33.5小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跃大西洋的奇迹。
D.文化含混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似乎特别丰富,形式也特别多样——藏头诗、双关语、文字游戏、插科打诨、正话反说、话里有话、含沙射影、挖苦讽刺,包括高级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B.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规定:首次出现侵权行为且情节较轻的,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多次出现或者情节严重的,将对侵权微信账号予以封号或永久封号。
B.越是大城市,住房需求越旺盛,房价超高问题就越被建设用地垄断这一关键因素加倍放大。
C.贾平凹的《秦腔》敏锐地捕捉农村巨变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
D.在无尽的等待中,一位老兵又于近日在潦倒寂寞中离开了人世。
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将后面的文句进行排序,衔接最合理的一组是()(3分)
很难相信一个外国人会像本国人一样爱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同样,也很难相信没有对文化、历史、传统的了解与认识,就会热爱居停生息地的文化,这是一种对接,是一种相辅相成,彼此的滋养与庇护,才会最终在精神与心灵上找到真正的家园感与归属感。
①对于个体,即使很难改变,但仍然要去努力,要去坚守
②文化承传中,每一次的断裂与疏离,就要用更多的理解、认知以及爱,去重新修复和绑定这种关系
③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土地才能找到根系
④这关乎到生存有没有一种来自地缘的、来自传统承传的文化氛围的问题,更是一种家园意识的问题。
⑤人对土地有归属感,一如对文化有归属感,归属感带来身份的认同
⑥显然,这种反省与矫正,注定要面对无比艰辛的压力以及承受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②①③④⑥ C.⑤③②⑥①④ D.②①④⑤③⑥
6、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进行仿写。(4分)
1977年1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席希尔和夫人乔伊斯时,尖锐地提出:“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 (《邓小平反思“文革”浩劫: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新华网)
伟人当年的话语极具震撼力,引起人们思考如何建设国家的讨论。请仔细琢磨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语气、句式等,回首自己15年的学习经历,从教育、文学、文化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仿写,要求理性思考。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2015年起,百度贴吧试水“合伙人制度”,以“专业机构+吧友”的双轨制模式,尝试从内容和体制方面引领贴吧走向规范化道路。据了解,百度公司在推广招募贴吧合伙人时,也将“网络舆情”专门作为一项亮点予以说明。其中行业吧的推广中,直接说明贴吧是“产品的公关舆情平台”。 2016年1月有网友称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被卖,原吧成员遭撤换,并引入了“陕西大血友病研究院院长”的“血友病专家”为新吧主,引发百度贴吧事件。最终以百度"全面停止病种类贴吧的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而暂告一段。
有人说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看,产品的商业化是很正常、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否则将难逃被关闭的命运。还有人说百度贴吧的本质是连接用户,为用户带来有价值的信息,贴吧商业化不能背离这一核心。对此,你有何见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80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趣和味在古代美学中本身即是两个独立的范畴,作为两者的组合,趣味成为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趣来表示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天然意趣、主题的旨趣、主观的情趣,以及审美欣赏者所追求的作品内在的情感价值。明清时常用趣表示艺术作品的风致与风格,袁宏道等人更把趣提高到审美创造的首要地位,作为反对理学束缚的思想武器。总之在古典美学中,趣指艺术作品的旨趣、情趣、风趣、意趣以及作品的一种理想境界。味作为美学概念,比趣的产生要早得多。春秋时代,味与音乐美联系起来,用以形容艺术的审美鉴赏心理活动。老庄哲学以无味之味比喻自然之道的幽静深远,深刻影响了古代美学关于审美关照和艺术的审美本质的理论。两汉时期,人们把味作为与声、色并列的审美范畴。味是无形的,说明审美客体达到无形的境界是其形式美的最佳效果。魏晋六朝时,艺术家追求平淡,使味的内涵更为丰富,审美主体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体验,也成了味的特征。唐代美学不但把味作为审美鉴赏和艺术创作的目标,而且要求作品具有“奇味”和“味外之旨”,追求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的含蓄性和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