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0字。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广东省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张永红
[内容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为作文的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到勤积累而厚积薄发,善创新而另有洞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采文来。
[关键词]新课标、积累、创新、主体意识、人文素养、语文素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师生均感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作文教学改革难者有之,心中没底,难以见效;各种作文选、作文辅导等刊物满天飞,让众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中,有如下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新课标观念下的作文教学是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先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去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过程通常是老师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等到老师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的"养"字,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对应了叶老"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文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同父母给的手下足之于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又要遵循作教学的规律,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加强作文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老师要认真进行作文备课,不能放任自流或者单纯的完成数量任务。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作文训练题,要求把阅读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借鉴名人名家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训练。老师上作文课不能把题目一出就不管不问了。整个中学阶段要有个长远规划,一学期要有短期计划,每一节课都有训练目标,定期要检验训练效果。比如,初一可以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老师提供写作线索和素材,学生进行发挥性作文。比如,老师讲《最后一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梗概,学生构思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