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的潮流》课时作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5题,约3820字。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3课祖国统一的潮流作业
1.(2015•济宁一中)据台湾政府部门统计,2014年金门岛上每4户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分析选项,A项表述明显错误;B项符合题意;C项与史实不符,两岸同胞普遍认同的是“一个中国”原则;D项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表述不全面。所以应选B。
2.《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根据所学,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答案】 A
【解析】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叶剑英所述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4.《香港商报》发表的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中说:“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保证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关于香港问题的,因而只有B项适合做标题。
5.“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