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题,约6200字。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35题,每小题2分。)
1、《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天命观实质上体现了( )
A. 早期政权的神秘化色彩 B. 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C. 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 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2、《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分封制的形成 D.封建家长的喜好
3、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分封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打破世袭特权 D.增强地方权力
4、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
A.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D. 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5、户部(掌握税收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雍正帝
6、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B.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 加强相权抑制君主专制 D.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7、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8、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对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