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1 19:5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短文两篇》《〈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br>
<br>
一、素质教育目标<br>
(一)、知识教学点 1、语言的感情色彩<br>
                  2、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br>
(二)、能力训练点        能用道理说服别人。<br>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br>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中国脊梁”的传统美德。        <br>
二、学法引导            讲授法、讨论法<br>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br>
    1、重点     文章的驳论方式:驳论证        <br>
    2、难点    为什么本文从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突破口”?<br>
    3、疑点     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的“中国人”实质指什么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真正的中国人?<br>
   4、解决办法    可采用列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br>
四、课时安排      2课时<br>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br>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br>
     1、听《松花江上》歌曲<br>
     2、读课文<br>
     3、讨论分析:<br>
     (1)对方的谬论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br>
     (2)为什么本文从反驳对方的论证为“突破口”?<br>
     (3)理清文章逐层推进的结构层次。<br>
七、教学步骤<br>
第一课时<br>
一、明确目标<br>
  1、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br>
  2、能整体把握课文,研讨课文一、二部分。<br>
  二、整体感知<br>
     文章批驳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学习时要能领会文章驳论证和驳论点的方法。<br>
   三、教学过程        <br>
   1、由《松花江上》歌词、曲导入本课学习。<br>
   2、检查预习情况:<br>
    (1)见下面字词。<br>
    (2)简介“九&#8226;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br>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8226;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8226;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