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小题,约5520字。
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分封制,《荀子•儒教》中说:“周之子孙,荀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的推行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诸侯地位显赫
C.同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D.同姓诸侯比异性诸侯重要的多
2、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意识淡漠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4、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神童诗》中写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上述诗句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世袭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谏议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谏议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7、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
8.公元6至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