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题,约904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贵族色彩”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规模必须大于诸侯的国都规模。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齐国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逐渐增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已经出现
3.《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楚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鼎是王权的象征 B.周天子对王国控制松驰
C.西周诸侯国强盛 D.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4.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
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5.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
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 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恢复宗法分封制 D.用权术驾驭大臣
7.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
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