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br>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r>
A. 阜盛(fǔ) 厄运(è) 嫡亲(dí) 暴殄天物(zhěn)<br>
B. 朴刀(pō) 逞辩(chéng)勾当(gōu) 垂涎三尺(xián)<br>
C. 愀然(qiū) 伺候(sì) 嗜好(shì) 长歌当哭(dàng)<br>
D. 罪愆(qiān)饿莩(piǎo) 咆哮(xiào) 风靡一时(mǐ)<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敕造 懵懂 尴尬 鞭辟入理<br>
B.聒噪 粮饷 诟骂 趁伙打劫<br>
C.惊愕 抱应 贤慧 耳濡目染<br>
D.淘汰 搭讪 惊惶 趋之若鹜<br>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r>
A.我看你的性情好象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r>
B.孩子,把你的火把给我;走开,站在远远的地方;还是灭了吧,我不愿给人看见。<br>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br>
D.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br>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r>
A.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br>
B. 街上的人们有的喊着罗密欧,有的喊着朱丽叶,有的喊着帕里斯,大家沸沸扬扬的向我们家里的坟上奔去。<br>
C. 巴勒斯坦的斯特瓦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br>
D. 杨长雄是抗战期间,随着学校迁移,上千的颠沛流离的大学学生之一。<br>
5.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r>
(1).这个平静的草原在民族关系( )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br>
(2).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 )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br>
(3).我曾经( )她:我不吃,倒也罢了;却万不可这样的操劳。<br>
A.紧张 从而 忠告 B. 紧急 从而 告勉<br>
C.紧急 进而 告勉 D. 紧张 进而 忠告<br>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经历怎样的变异而使它们的结构达到极其完善的地步,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br>
B.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br>
C.从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br>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br>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r>
A.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和王实甫是元杂剧创作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br>
B.《牡丹亭》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剧,是明清传奇中的代表剧目。作者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br>
C.《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作者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br>
D.“三言”是明朝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二拍”是清朝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简称。<br>
8.下面四句话中和原文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r>
A.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br>
B. 造恶的受贫穷更命短,为善的享富贵又寿延。<br>
C.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br>
D.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