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ppt33
- 资源简介:
共25张。有教学设计等,约5590个字。
《多一些宽容》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2.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宽容和批评的统一关系。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辨证说理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再由温家宝总理故事引入。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礼堂后方一名西方人模样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该男子的行径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愤慨,大家齐声高喊“可耻”、“滚出去”。此人在一片斥责声中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温家宝总理认为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课堂研习:
1.交流预习导学。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做补充论述。既要强调宽容的重要,又不可简单地一味强调。
3.作者在论述宽容的意义时从哪几个角度说的?
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自题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
4.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
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5.“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三、探究拓展:
1.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有人说多余,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
PPT补充相关材料。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反问一句“假如我们同学犯了错误,该宽容还是该批评?”
2.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提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