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民乐三中 田峰
全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生活。我校省首批实验校,在2003年秋季正式实施了实验工作。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了在实施课改中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现就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观念转变不够到位。
我们还没有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没有树立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协商者、话筒的传递者,角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组织合作学习目的的理解和对组织合作学习的调控,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缺少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改变“教材中心”的旧式,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存在演出“教案剧”的现象;我们仍按预设的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2、“课标”意识不强。
我们对新课程要求的质量意识比较模糊,没有深入 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六个改变”和“六点要求”。特别是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为课改就可以淡化双基,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使注意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但由于目标模糊和组织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结果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低下;要么就纯粹按旧的模式,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教师和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要实现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转变,要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学当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要求与个人经验相联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教学。而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潜意识里依然还存在着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