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62题,约8750字。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 选择题(1—50题每题1分,51—6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3. 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
4.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5. 下列叙述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统治 B.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C.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作用 D.受封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一定义务
6. 有一件出土的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奴隶制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7. 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