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集权的的不断加强》课时训练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1题。约2470字。
《制集权的的不断加强》课时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D。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除丞相后。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解析】D。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答案为D。
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解析】C。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4.D 解析: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朝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君权空前加强,应为军机处的设立,因此,正确选项为D;A、B、C三个选项的时间上与题意不符,A选项为元代,B、C两个选项为明代。
5.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解析】C。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票拟”,明代内阁大学士后来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6.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下图是清代“廷寄”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
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
【解析】C。军机处是在雍正时期设置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决策权完全在皇上,图中有两种文字其中有汉文。
7.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
①秦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解析】D。明朝初年,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沿明制。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