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小题,约5010字。
陕西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必修Ⅲ》)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孔子的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忠恕”之道的基本要求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性相近也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3.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思想
7.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8.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发展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临摹的《洛神赋图》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